高等教育的「評量面向」是為了創造「教育超人/鐵人」而制定的,分為研究、教學、輔導、服務等。

每種工作
(完成事項)都有計分記點標準(point),仿佛錯置在商業消費環境時空當中,消費多少可獲取多少點數。

有別於一般消費者行為乃消費者是用錢去消費購買績分
/集點數。教育提供者educational service provider的消費邏輯是消費「時間」去獲取積分/集點數。理論上我們是有薪水可以領,可是是否該先定義我們一日的工時究竟是多少小時呢?相信絕對不是單純的基本點鐘時數可以簡化的。

老實說教育事業的「服務品質」是無法量化。

ACADEMIC STFF又不是ADMINISTRATION STAFF,教育憑良心、教學理想與敬業態度。運用績效控管,質化的標準很難處理,居高位的教育部高官們(含部裡所有行政人員都是我們的長官)也沒空花心思站在置高點上去思量,過分運用偏頗的量化績效標準去建置台灣高等教育的服務品質,難道教育部不知道,大學排名榜就已經是最好的績效證明嗎?

 

老實說評鑑非單向思維,老師評鑑學生用分數表現、學生評鑑老師用「填寫問卷滿意度」表現、服務之大專院校主管們運用薪資為武器,進行「自我評鑑」制度考核老師、教育部用「補助款/統籌分配款」為武器,進行幾年一次「大專院校評鑑」制度去評鑑大專院校。

 

如果學生可以評鑑老師,學校以學生滿意度高低為考量,變相成就學生綁架老師。那是否全國大專院校的老師們/學校主管們也能評鑑政府教育部內的主管呢?這些滿意評量的數字高低,不妨透過媒體供總統或全民檢驗。包準可以讓「教育部高官們」親身體驗被綁架的樂趣呢?

 

其實像我這般人言微輕的小腳色,花時間描述上述事實都不能改變高層腦袋裡盤算/刻版印象的既定事實。

最好的方式乃鼓勵各大專院校老師們嚴格力行上頭交辦事項。

 

例如日常實踐4W1HSOP的步驟如下:

 

某日走在校園裡,碰到各位老師同事、系主任/所長或院長以上的主管們,面對面的接觸時,務必請對方稍等一下,遵守4W1HSOP,拿出紙筆後,開始記錄談話內容,從這些記錄裡就可以分析,大專院校主管們目前工作流程的合理性,排除人為懶惰個性,方便追蹤查核並作為教育部主管們,後續評鑑流程實施的改善依據。

 

大專院校主管們務必遵守4W1HSOP,拿出紙筆後,開始記錄與教育部主管們打交道的始末,從這些記錄裡就可以分析,教育部主管們目前工作流程的合理性,排除人為懶惰個性,方便追蹤查核並作為總統與全民後續施政流程實施的改善依據。


走筆至此,不禁啞然失笑
。主事者若
要制定任何政策時,不妨親身體驗一次作業流程明白箇中滋味,換個立場去檢視流程與時間,畢竟跟「人」打交道,「彈性」很難從「量化的數據」中窺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N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