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誼的特質與內涵最重要的是甚麼?

學者專家歸納為「可依靠、關懷、承諾、信賴、分享事物,被接納,常見面,一同出遊,認識很久」等。

友誼,某派學者們曾經提出友誼的四個理論: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ies, 社會交換與平等理論Social Exchange and Equity Theories,認知一致理論Cognitive Consistency Theories,發展理論Developmental Theories後來總稱為「吸引理論」或是「關係理論」。 

這是假定個人傾向喜歡那些能夠提供reward酬賞,並討厭給予懲罰punish的人(此處的reward或是punish非侷限在有形物質)。例如:要說閒話,兩人私下一起眾樂樂,愈來愈覺得彼此觀點一致,才會志趣相投。

在「gossip 傳送者」與「gossip 接收者」之過程中,千萬不要傻到,要曉以大義「謠言/閒話止於智者」、「遠小人,近群賢」的傳統禮教等的作為。因為人類的本性喜歡reward(贊成與支持) 多過punish(當頭暍棒,澆冷水)。

友誼發展的過程中,還要明辨釐清遠近親疏的關係,捉捏好彼此的份際,到底是屬於點頭之交?好朋友?死黨?還是親密伴侶? 才不會產生「交淺言深」或是「我本將心託明月」,卻發生「無奈明月照溝渠」之憾事。

一個人會在友誼持續的過程中,不斷地評估付出與所得,除非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出現或是因為某些不愉快而終止關係,很多時候,大多數人仍舊選擇處在不快樂的友誼關係中。

一個人決定繼續或離開一個關係的關鍵因素,乃在於其友誼投資的多寡。投資越多,則其越難離開此關係。反之,越容易。

或許「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」只是烏托邦的假象,多半停頓在「知易行難」的口號階段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N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